高三最后十日,号角更加嘹亮.有人认为到了临近高考的时候,学生高考成绩已成定局,可以回家自己看看书,自己复习一下就行了.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,一旦进入这个误区,情况将非常危险.这意味着一本学生可能掉到二本,更可怕的是班级整体成绩将会大面积下降,而这一切往往是在班主任和老师无法觉察的情况下悄然发生.更危险的是即使班主任发现了,由于离高考太近,其造成的损失将不可逆转,原因很简单,因为学生在临考前的几天休整,让学生失去了解题的感觉,可以说最后十天的放松就等于失败。
在08届高考的最后几天,面对学生问我最后几天是做题还是看书这个问题时,我先是和我班的几位任课老师交换了自己的看法。然后通过班会课,我向学生提出了我的看法,我把这十天的时间分为进攻与防守,所谓的进攻就是不停地做卷子,通过做来积聚力量,积聚惯性,以培养高考兴奋点,所谓的防守就是看和背,看就是看过去的试卷上出现的错误,背就是背知识点,以达到微观上不失分的效果。为了具体地贯彻我的思路,我为学生制订了十日复习计划,把剩下的时间几乎计划到了小时。按我的计划学习的同学,考试结果都很好。
在最后十天心态的稳定,尽管不会直接影响高考,但是它可以通过影响考前复习,间接影响高考。所以说稳定心态就是提高复习效率,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“克拉克现象”。我把考前非正常心态分为三类:(1)极端责任型:这种心态的出现其原因来源于学生本身的性格,上进心及老师和父母的教悔。我班有位同学就是这样。学习非常刻苦,每天晚上基本上只能睡上二、三个小时,面对这种情况,我第一步找他谈话,告诉他学习和休息都很重要的道理。第二步进行家访,家访没有说别的,就是给他送去了二瓶木糖椁,给他谈了半小时的吃木糖椁的好处,以分散他的注意力。第三步找他的家长谈话,要求家长不要急刹车,以免小孩心理出现极端现象。(2)责任转移型:这种心态出现的原因往往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家境,甚至是考虑教师和班主任对自己的不公平。对这种心态的学生,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到底是什么,对一些问题必须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。尤其是要对他们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,及时转移他们的思想。91届有一位学生在高考的最后阶段劲头不足,他老是担心家里穷,妈妈太辛苦,自己是长子,又不能帮家里,由于这样,成绩一落千丈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心急如焚,多次找他谈话,让他明白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的命运。 我把他叫到我房里,对他说:“我房里所有的书和资料对你免费开放,可以随便拿,随时拿。”这不仅可以让他不花钱买资料。同时又增加了我的话在他心中的可信度。后来终于应届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。(3)前途渺茫型:这种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希望,个性自卑,沉默寡言,不爱合群,性格固执多疑,对这种学生做思想工作极其艰难。一到高三他就想好了明年去哪儿补习,根本不在意周围的同学成绩的进步,及老师的鼓励.对这种学生需要强制,需要不间断的督促,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,但是由于班主任精力和时间有限,对这类学生所做的思想工作往往收效甚微。调整心态,是个很抽象的话题,谁都会说,但做起来确非常艰难。
习惯已经形成,最后十天改变学习习惯将是非常危险的行为。不管是学生自己改变,还是老师要求改变,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。因为我们要靠已形成的习惯去取得最后的胜利。到了高三最后往往有学生希望在家看书。甚至晚自习不来,自以为在家看书效果更好,这恰恰悄悄地在改变他的学习习惯,学习效率在不知不觉中降低,高考结果可想而知。08届有一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在全班排前十名,但在最后阶段强烈要求回家看书,特别她家家长也强烈支持自己的女儿。说她女儿习惯在家看书,尽管我多次找她谈话,三次到她家家访但毫无效果。在她和她家长的强烈要求下,停止了十几天的晚自习。结果08年高考痛失一本。习惯就是习惯,临近高考时改变习惯是一大忌,刻意地改变习惯反而适得其反。在最后的关键时刻,班主任作出的任何一个新决定,甚至是不经意的一句话,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,那怕是调动一个座位,都会造成一个甚至几个学生的心理不稳定。为了大面积丰收,班主任必须要注意学生临考前每一次成绩的变化。而学科进步20名左右的同学,更是要特别关注.尤其是那些平常默默无闻的非择优生。黑马并不是自然产生的,首先是要去发现黑马,当一个学生进步20名左右的时候,你却没有发现他,也许很快就会在你的视线中消失。因此当你发现黑马的时候,你必须去养护他,必须去鼓励他,去提升他,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黑马,才能在高考中冲入一本。
总之,越是临近高考时间对学生来说越重要,时间的含金量就越高,这个时候班主任必须做到下课铃一响,就要压到班上去。去观察学生,去发现问题,去确定下一次谈话的学生,同时去分析每一次周考,甚至是月考的成绩,做到学生每一点变化都心中有数,让你每一句话学生都心服口服。(熊华德)